宜春强微生物科技论坛水产养殖交流水产养殖问答汇总 → 工厂化或小棚如何做厌氧反硝化循环池水处理


  共有2829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工厂化或小棚如何做厌氧反硝化循环池水处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hl99cn
  1楼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帖子:2176 积分:42308 威望:0 精华:29 注册:2011/6/13 14:41:49
工厂化或小棚如何做厌氧反硝化循环池水处理  发帖心情 Post By:2019/2/27 10:30:18 [只看该作者]

水产养殖知识看这里:http://www.qw99cn.com/Technicalservice.asp?borderid=13

1、老师您好,贵公司的反硝化细菌已到位!如果用强微的反硝化细菌搭建反硝化池,老师可否给个循环处理水的方案,比如:水力停留时间,初期如何让细菌挂膜,后期维护,保留温度等等!我这边想达到的效果是:持续进水,出水,请老师就这块详谈谈!

   您好,您购买的是我们的常规反硝化细菌单菌产品,可以用于循环水处理池中,用来厌氧反硝化脱亚盐,工厂化养虾降亚盐有多种模式和方法,循环水池厌氧反硝化只是其中的一种,现在一一介绍如下:
    1、循环水池厌氧反硝化脱亚盐的方法:
    建立一个厌氧反硝化池,这个池的容量,必须占您的整个养殖场养殖池容积的20%或以上,越多越好,当然要看您是否有这个条件;例如您的整场养殖池的体积是1000个立方米,则要拿出200立方米来做循环厌氧反硝化池;
    这200立方米的厌氧反硝化池的停留时间为一天,保持水体温度在25度以上为宜,只有水温达到了,才能有较好的厌氧反硝化效果;别看减少了200立方米的养殖池体积,但您的养成池中的放养密度是可以显著增加的(控制了亚盐可以增加养殖密度和产量),也更加好养了;
    厌氧反硝化池中,为了更好的效果,增加菌种的接触面积,最好装生物填料,常用的生物填料是立体弹性生物填料,具体看下图,特点是挂膜快,脱膜也容易,所以,池底要做成锥形,下面开排污口,可以方便及时排污,排掉脱落的菌膜,以免腐败后重新转化成氨氮和亚盐,如果不能利用重力排污,也可以丢一个污泥泵进行抽排;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池子最好分隔成两隔,甚至三隔,以便让进水依次流过填料层,保证出水与进水严格分隔开来,保证出水的质量;如下图;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因为厌氧反硝化池的容积占养殖场总容积的20%,这意味着,您可以每天对养成池中的水,进行换水20%处理,换出来的这20%的水进入这个循环处理池(厌氧反硝化池),进行一天24小时的处理;
    每天往厌氧反硝化池中投放强微反硝化细菌单菌(200亿/克规格)0.2-0.5克/立方米 + 葡萄糖3-6克/立方米,具体的用量视处理的情况而定,亚盐浓度越高的,用量也越大,其中反硝化细菌单菌可以一天一次性用水泡开后,直接泼洒,但葡萄糖最好是采用吊瓶的方法进行24小时流加,即如上所述,如果反硝化池是200立方米,每天的进水也是200立方米,停留时间为一天,则一天要用葡萄糖600-1200克,把这些葡萄糖(也可用白糖或红糖)用5-10倍水溶解开来,装在一个瓶子或桶中,在瓶子或桶下部开个阀门,最好是医药用的滴阀,打开一点阀门,让其中的糖液慢慢滴或流入池中,差不多正好一天流加完毕为好,这是最标准,也是效果最好的添加方法;
   如此循环往复地操作,保证池水温度在25度左右,及时排污或开排污泵抽排,则一般可以在这24小时内,把进水亚盐降到0;再重新进入养成池中使用;
   这种方法的原理优势在于:它把亚盐全部转化成氮气,挥发到空气中去了,是一种非常非常彻底的处理方法,因为水体中的亚盐或总氮,是变成了氮气气体挥发掉了,彻底离开了水体;

    2、直接在养成池中吊瓶和投放强微生物脱硫剂的方法;
   也可以较好的处理掉亚盐的问题,方法是,在亚盐超标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这样操作:每天投放葡萄糖(白糖红糖亦可)6-12克/立方米 + 强微生物脱硫剂0.5克/立方米 + 24小时曝气(当然,您是工厂化养殖,自然是24小时曝气的),如此连续处理几天,一般也可处理掉的,或至少保证亚盐不再升高,慢慢来查找原因,再慢慢处理掉;
    当然,同样地,葡萄糖等速效碳源,也必须是吊瓶24小时流加的方法,这是最极致的补充碳源的方法,除了碳源,还得注意适当补充点复合微量元素+复合维生素+常量矿物质元素等,这种复合产品市场上有售的,强微不生产,可以从市场上购买,适当补充就可以了,不必每天补充;这是为了保证水体中的营养是全价的,因为我们是靠强微生物脱硫剂中特殊菌株,来同化吸收亚盐的,必须保证营养的全面性全价性;
    几天,待亚盐降下来了之后,再恢复到常规的用菌方案,强微生物脱硫剂的用量也可以减少到0.05克/立方米/天,同时要配合其他菌相产品如强微靓水素定期泼洒培育乳酸菌相等来控制弧菌等;具体方案见这里的文章中的表格中的内容:http://www.qw99cn.com/show.asp?newsid=6384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吸收同化亚盐,目前也只有强微生物脱硫剂中的特殊菌株,才有吃亚盐的效果,且必须是在氨氮为0的情况下,它才会吃亚盐,因为菌株也和人一样,先挑选好吃的先吃,吃完了氨氮才会吃亚盐,其他产品则只吃氨氮和硝酸盐,亚盐是不吃的;
    采用这种靠特殊菌种组成的生物絮团的方法来同化亚盐,一样要注意检测生物絮团的量,用玻璃锥形瓶来检测,絮团的量控制在10%-20%,超过这个范围,要控制投饵量,和及时排污和适当换水等;
    不论是否采用了循环池厌氧反硝化池处理,其实都要注意絮团的量不要过高,不然您就必须持续不断的提供更多的碳源和全价营养给这些有生命的菌吃,指更多的或额外的增加您的投入碳源和其他全价营养(指定期适当投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成本,絮团太多也比较危险,因为一旦营养不全面或不足,也可能倒菌,造成亚盐和氨氮的重新升高,具体见公司网站上关于工厂化用菌方案,如上面的链接;

    3、好氧反硝化细菌和自然存在的硝化系统
    这有赖于公司正在研发的好氧反硝化细菌产品,目前也正在研发当中,有待大量的案例反馈,好氧反硝化细菌能在有一定盐度的水体中起作用,这株菌是从海水中提取,且必须几株有类似好氧反硝化基因的菌株搭配才有最好的效果,目前仍然在配方筛选中,并在实践中进行反复验证,需要一段的时间才能上市;
    一旦成功,不失为一种最直接的在工厂化和如东小棚等24小时曝气的养殖模式中使用的最好的脱亚盐的方法,因为它效果稳定可靠,使用方法简单;
    常规的或传统的反硝化细菌,需要在厌氧或缺氧的环境中,只能在土塘或如东小棚的底泥的局部位置,进行反硝化脱亚盐的作用,而在24小时无死角曝气的工厂化养殖模式中,它的作用不大,有溶解氧充足的地方,传统的反硝化细菌只会以溶解氧作为电子受体,只进行繁殖,而不进行反硝化脱亚盐的作用,所以,工厂化无法依赖传统的反硝化细菌来脱亚盐;传统的反硝化细菌只有在土塘的底泥下面,有厌氧的环境,此时环境胁迫它,不得不以亚盐或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作用获得自身繁殖的能量,而进行反硝化脱亚盐的作用,所以,目前常规的反硝化细菌只适应在土塘中应用,在如东小棚中略有作用,有帮助也有效果,但作用并不太大;

4、老师您好,咨询一些技术问题,我用贵公司的反硝化单菌降亚硝酸盐,做循环水池,发现效果并不是如您所说,请老师帮忙分析下是什么原因。
    我从曝气鱼池抽水出来,将水流入反硝化池(里面有填料),用量是0.5g与1.5g每立方米(我用的两个池子做对比),鱼池的亚硝酸盐含量为测得0.3毫克每升,比色卡上为紫红色,按用量添加白糖与拜耳速补后,24小时后,含量一点没减少(不论是0.5g的池子还是1.5g的池子),然后第二天就是48小时后,第二次测结果是亚硝酸盐大幅度下降,72小时后彻底变为0,并不是像您在之前的留言里说的,24小时之内降为0,请问这是为什么呢?(鱼池是自来水,反硝化时已曝气15天左右)难道是前24小时用来耗氧?并且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

  您好,有各种因素,其中一个我怀疑是温度的原因,因为我取得的经验是夏天的数据,那时的温度水温就有28-30度了,不知道您的池水的水温是多少,因为微生物的反应与温度是直接相关的,可以说水温是影响反硝化效率的第一要素了;因为现在正是冬天最冷时,所以,首先我怀疑的就是温度的原因,多一度的效果都有区别的;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PH,反硝化最适PH是6.5-7.5,我们的案例是江苏如东的试验案例,如东小棚也有案例,也是24小时降为0,但这些案例的水有一个特点,就是PH不高,恰好在7.5左右,不知道您的PH是多少,PH达到8.5以上的影响比较大一些;或许我们的这个案例是最适条件下的案例了;
   第三个因素是溶解氧的影响,这个影响比较大,但建成的反硝化池运转一段时间后,这个因素会大大减少,正常运转后的反硝化池受此因素的影响还是不大的;这与反硝化池填料中挂膜成熟度,和形成稳定的反硝化系统有关;
   我不知道您的池子运转了多久,刚刚新建设的池子效率不高是正常的,如果您运转了一段时间后,挂膜成熟后,您会发现效率是大大提高的,现在还不是定论的时候;
   第四是碳源,反硝化作用仍然是需要碳源支持的,建议您用更好用的葡萄糖碳源,这种碳源更容易补充接受利用,比之白糖的效率要远高一些;用量也就是3-5克/立方米;
   第五是硝酸盐的影响,确实开始一段时间需要把硝酸盐先进行反硝化降解,变成氮气,再亚盐才会下降的,这也是与您刚刚运转不久有关,运转正常后,这个的问题也并不大,除非养成鱼的池子硝酸盐积累太高的,这需要一段时间运转成熟后,才转化成次级因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