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水面水库养鱼或低产池塘(或四大家鱼)除蓝藻的操作技术
大水面的水体自我净化能力强,或养殖密度低,大型的四大家鱼本身耐应激能力也更强,加上本身经济效益也不高,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大水面本身的自净能力,而采用成本更低的用量和方法;如下表3操作:
表3:大水面水库养鱼或低产池塘(或四大家鱼)除蓝藻的操作技术
1、粮草先行:大量泼洒高碳氮比的“发酵碳肥” | 用“发酵玉米液”或“发酵木薯液”或“发酵红薯液”用量为20~40公斤/亩;一般为全池均泼洒,或蓝藻多的地方多泼洒一些; 视蓝藻的严重程度,取不同的用量;一般处理1~2次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藻色转为优质藻色,水质清爽); |
2、遮阳降低光合作用 | 白天泼洒腐殖酸钠1公斤/亩(假货很多,一定要买到真品);可以和上面的高碳氮比“发酵碳肥”混合在一起,一起泼洒; |
3、使用蓝藻分解菌株:强微生物蓝藻净 | 和泼洒腐殖酸钠也是同一天进行,操作如下: 先进行活化:取一包强微生物蓝藻净,加6公斤红糖(葡萄糖白糖都可以),加水80公斤,在活化桶中放置曝气头充气培养6~24小时,白天充气培养,留到傍晚均匀泼洒于4~6亩池塘;(注意当天夜间开增氧机辅助); 蓝藻越严重的,用量越大;一般也是处理1~2次可达到理想效果(藻色转为优质藻色,水质清爽); |
4、后续维护:不间断地进行生物改底,以稳定成果,稳定效果; | 以上操作达到预期效果后,建议进行短时期的后续加固维护处理: ① 白天泼洒:“发酵玉米液”或“发酵木薯液”或“发酵红薯液”1~3公斤/亩 + 强微生物脱硫剂50克/亩 + 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50克/亩,前两者混合在一起,均匀泼洒,改底颗粒则直接撒,并开打水车配合; 注:视情况,每隔1~3天操作一次,直到感觉水质非常稳定为止; |
5、进入正常用菌方案 | 蓝藻处理正常后,可恢复常规用菌模式,例如每隔7天左右交替使用强微水精翠和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其中强微水精翠一包15亩左右,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则一包10亩左右; 或者大水面四大家鱼也可采用每天用“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25克/亩的模式,效果也非常的好,可以拌到饲料中,再在喂食时泼洒到池塘中即可; |
附:“发酵玉米液”或“发酵木薯液”或“发酵红薯液”或“发酵鲜薯液”的制作方法见前述;
4、蓝藻的特性
⑴ 蓝藻的特点和适应环境条件
蓝藻在自然界分布很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喜欢生活在①有机质丰富;②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②喜高温;③喜静水;④在藻类营养失衡的水体中往往能占优势;⑤主要在淡水中生长,成为淡水中重要的浮游植物,在高温季节里常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特别是在鱼虾养殖后期和高温季节,其危害越来越大。
另外,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目前在盐碱水域中蓝藻也是较多的。
⑵ 适应性强
可在极端不良的环境中出现。对温度、盐度升高,照度、养分、溶氧下降及硫化氢出现等不良环境有较强的耐性。
⑶ 蓝藻一些品种甚至有固氮能力,善于在营养元素失衡的水中占优势
不少种类具有固氮能力。蓝藻类有些种类具有固氮能力,特别是具有异形胞的种类。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自身需要的氮肥,从而改变水体中的氮磷比,所以蓝藻的发生和水体的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有很大关系。
所以在养殖实践中,采用有效的平衡藻相营养的措施是很重要的;
⑷ 浮游种类蓝藻喜高温强光高PH和静水
高pH和含氮高有机质丰富的静水水体。因而符合上述条件的鱼池易引起藻爆发。
所以,现代养殖中降低和控制水体的PH值、有效的脱氮、避免强光和适度的遮阳、有条件的建设定期排污设施,都是很重要的
⑸ 容易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
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节球藻、束毛藻等十多个属。其中微囊藻水华极为常见,它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标志,蓝藻水华发生时,散发腥臭味,夜间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死亡后产生羟氨或硫化氢,对水生动物有毒,破坏生态平衡,危害渔业。
5、蓝藻的危害
⑴ 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分泌毒素
在一些营养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例如微囊藻夏季高温季节大量繁殖,在水体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样的物质。
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虾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毒素(简称MC),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
⑵ 抑制其他藻类生长、引起水质指标剧烈变化
繁殖过盛会抑制其它藻类生长,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因为蓝藻一旦成为优势种群,就会严重破坏水体物质平衡,使得表层以下,其他藻类很少,水很瘦,温度越高蓝藻繁殖越快,光合作用强烈,引起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高PH值的水体特别适宜蓝藻的繁殖,所以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溶氧,PH值等昼夜变化剧烈,不适宜鱼虾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伤害。
⑶ 蓝藻死亡后大量耗氧
有的种类繁殖过盛(形成湖靛),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腥臭味,消耗大量氧气,同时分解后产生毒素,败坏水质,引起鱼虾生病或大量死亡。
⑷ 蓝藻是水体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的指标生物。
以上几点,都会造成鱼虾的食欲降低,免疫力下降,并且由于大部分蓝藻的外层都有一层胶被,不易消化,鱼虾误食后容易引起胃肠道疾病,极大的增加了患病的机率。
6、鱼塘蓝藻发生的原因
⑴ 现代高密度水产养殖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与此同时鱼虾池塘水体C、N、P、K、Mg、Si等营养素严重失衡所至。
⑵ 有些地区的鱼塘,多年没有清淤,也没有用石灰消毒清塘杀菌杀藻,池底严重恶化;养殖用水有机质过于丰富,水体呈富营养化状态,极易生长枝角类,导致枝角类等浮游动物的大量繁殖,吃掉了水中的大部分小型藻类(绿藻),破坏了藻类多样化微生态。
⑶ 另外忽略了对水质指标的监控,肥水不当,一旦含有微囊藻等蓝藻的水进入鱼塘后,会很快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群,此时一般药物很难凑效。
7、传统的处理蓝藻的方法
(1)泼洒杀藻剂:一般为含氯制剂或硫酸铜、络合铜等铜制剂。此法有一定的效果,但缺点是对鱼虾的刺激大,尤其是铜制剂会抑制鱼虾的生长;另外一旦用量过大,容易造成转水,而且蓝藻大量死亡后分解产生的毒素进一步加剧了鱼虾的危害,易引起事故发生。
(2)大量进水:通过大量换水(尤其是河水)可以使蓝藻死亡。利用水环境的突然改变,来造成蓝藻大量死亡。
缺点是存在偶然性,并不是每次进水都有效;其次,水中各项指标的突然变化同样会引起对虾的应激反应造成死虾;同时所进水源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风险很大。所以此法不建议使用。
(3)其他方法:一些养殖户通过混养部分花鲢、罗非鱼的方法,利用花鲢控制枝角类的数量,利用罗非鱼吃掉部分蓝藻及病虾,防止病害发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在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放养密度,防止密度过大引起缺氧及防止罗非鱼同虾争夺饵料或吃虾,造成不利影响。且这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8、生物防治的方法是最根本的方法:
原理如下:简单的说就是:提高碳氮比(C/N)、降PH值、适当遮光、流动水、平衡微量元素矿物质营养、脱氮、解磷解钾、解除硫化氢对物质循环的抑制、视情况配养滤食性鱼类、采用高碳氮比的“发酵碳肥”,提高池塘碳氮比,改变池塘生态环境,兼有定向肥水培育优质藻类压制蓝藻(转藻转水)的作用;视条件允许适当换水、絮凝沉淀和分解、改善底质生态微环境、吸附蓝藻毒素。
⑴ 构建全新的水生态平衡原理
原理是先改造污染水体的生物链和生态平衡,培育新的菌相来平衡藻相,例如使用强微生物蓝藻净(含乳酸菌、反硝化细菌、解磷解钾菌、硫化物氧化细菌),用这一个产品,进行红糖活化和适当扩培,傍晚泼洒,即可以达到如下目的:
① 培育水体乳酸菌相:乳酸菌相最重要的作用是降PH,当然,要配合泼洒高碳氮比碳源,如上述的“发酵玉米液”“发酵薯液”等;降低了PH就破坏了蓝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这一招就可以解决一大半的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也发现在降PH的同时可以极显著地促进藻类的多样化,促进优质硅藻,绿藻的生长;
然后是抑制弧菌,链球菌等有害细菌对鱼虾的危害,增强鱼虾抗病力,首先促进鱼虾健康,保障在已发生蓝藻的水体中的正常采食和免疫力。即先保鱼虾。
② 反硝化细菌脱氮:显著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如氨氮和亚硝酸盐,减少蓝藻氮供应,同时也提高了鱼虾的适应性和耐受力,改善鱼虾水质环境。即瘦水作用。
③ 解磷解钾菌:分解底质和水体中结合态磷,释放磷源钾源,为优质藻类繁殖提供营养条件。
④ 硫化物氧化细菌:脱除和氧化底泥和死亡蓝藻中的硫化氢,解除硫化氢对微生物分解者的抑制,促进物质循环进行,清理黑臭水,形成优质生态平衡;更重要的还有解除硫化氢(隐形鱼虾杀手)对鱼虾的危害,促进鱼虾健康和抗病力,保障正常的采食;
⑵ 其他配合措施
如适当用腐殖酸钠遮光,降低光合强度;
用水车推动水体流动性,解除静水,从而也促进了其他藻类的繁殖;
视情况施用磷肥,平衡氮磷比,促进其他优质藻类的繁殖,来压制蓝藻;
视情况允许,配套养殖一些滤食性鱼类,常用鲢鱼,鳙鱼,罗非鱼等;
用生物解毒泼洒剂吸附蓝藻毒素,和絮凝死亡蓝藻;
视情况允许,有清洁水源的地方,可以适当换水预处理;
投强微改底养泥复合菌颗粒改善底质,配合增氧颗粒效果更佳;
下风口泼洒漂白粉等加速蓝藻死亡,和适当采用人工捞捕的方法捞出死亡蓝藻。
⑶ 全部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的好处
生物防治蓝藻,虽然见效慢一些,但效果稳定,极少反弹,持续效果的时间长而稳定,最重要的是鱼虾应激极少,不影响正常的养殖生产,没有副作用;即便在生物防治的过程中,蓝藻一直都有存在,也会因为大量用菌的原因,鱼虾不会有任何应激,能正常采食和生长,并不影响养殖;
正确应用强微生物蓝藻净,可以保障鱼虾的正常生产不受影响,并达到处理蓝藻的最终目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9/10/8 10:25:2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