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知识看这里:http://www.qw99cn.com/Technicalservice.asp?borderid=13
1、钟老师好,问一个关于藻类的问题。比方说连续阴雨天气,在阴雨结束后的第一个晴天,虾塘的水里会起很多黄褐色的厚重的泡沫。看起来很像死藻泡沫。这些泡沫是死藻泡沫吗?不是说藻类的生命周期一般7-10天吗?晴天后在阳光下藻类大量繁殖,也不应该当天就有大量藻类老化死亡吧?这个是我的疑惑,谢谢
您好,在没有观察条件的情况下,还不能判断,这种黄褐色的泡沫是死藻还是活的藻类,例如也有可能是活藻如混合了甲藻裸藻的藻相(雨后太阳一出,富营养化的池塘就可能出现),也有可能是死亡的底栖硅藻类等,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连续的阴雨天过后,一出太阳,就出同这种泡沫,大多情况下极有可能是之前死亡沉降到池塘底部的死藻,在天气转晴,出太阳后,底层温度也开始上升,微生物活跃度提升,发酵产气,和随着新生藻类的上浮等,一起浮上水面的; 您所说的情况是发生在一个天气发生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很显然,这是环境突变造成的藻相应激现象(或许是新藻诞生,或许是突变引起的大量死藻),这种在环境突然变化中生产的藻相变化也是很正常的,例如一般每年的3-5月,9-10月份,昼夜温差大,特别是9月白露劫,藻相的死亡就更常见了,这是由于环境突变引起的,是生态系统动态平衡交替的断层现象;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认知,就是藻相也会应激的,当外界条件,例如天气突然变化时,藻相会应激死亡一部分甚至全部,如果外界的变化非常大,例如暴雨台风等,则应激自然更大,藻相也会因为天气的突然变化,如白露季节,而大量死亡,天气只是其中一个变化,还有大换水,温差的突然变化等;总之是突然的变化,幅度越大,应激越严重,可能造成的死藻越多; 然后,池塘中的藻相,包括其他如菌相和浮游动物等,都会在新的变化后的环境中,进行竞争或博弈,生态之间的搏弈的结果,是重新建立起新的,适合新的生态霸主的动态生态平衡,例如水体突然富营养化了,缺乏流动性,氮磷过高,PH偏高,此时蓝藻就成霸主了; 连续下雨,在下雨的第一天开始,一部分不适应新变化的藻相其实就已经死亡(例如浓绿藻蓝藻等在大换水或大暴雨后的死亡),然后并因为下雨,雨水比重更大而死藻随雨水沉降到水体下层,此时池底开始有机富营养化了,(此时最应该补充和增加池底氧化还原电位,如增氧颗粒或氧化改底),有底纳米增氧的是最好的,哪怕雨天也可以喂料的,不怕坏底的(有底增氧的); 如果说连续的阴雨天气持续比较长,池塘PH或酸碱度下降,阳光弱化,此时底栖藻相会长一些,因为天气相对对他们有利,但要看持续时间,例如硅藻会长出一些来; 然后突然天气变晴了,出太阳了,其实这又是一场突变,对池塘生态参与者来说,任何的天气改变,哪怕是变好了,也是一场突变,总会有更为适应这种变化的物种冒出来,这就是池塘生态系统各参与者的搏弈结果,最终形成一种动态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所有的生态平衡都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从一个平衡,过渡到另外一个平衡,这就是动态生态平衡; 好了,再回过头来,现在突然变成晴天了,大太阳出来了,原来在连续阴天里,长出来的底栖硅藻类,开始不适应强光和高温,甚至一些养殖户看到阳光出来的,水车也不开了,则水为静止的,这加速了绿藻和蓝藻(表层藻相)的繁殖,而抑制了底栖硅藻的繁殖,新的藻种开始争夺有限的营养,当表层藻相竞争获胜,也伴随着连续阴雨天的底栖藻类的大量死亡,与之前由晴转阴雨时死亡的绿藻类混合在一起,而上浮上来,形成黄褐色泡沫; 总之,如前所述,大多情况可能是死藻浮上来,也有可能是新生藻相浮上来的,具体要以观察为准; 污浊的泡沫可以用“强微污沫浊消爽”200克/亩,处理一次,不够再处理一次,一般可以消除;同时在连续阴雨天结束,第一个晴天出来后,我们多次强调,要及时培藻,人为干预,使用“强微培藻酵素”1-2公斤/亩 + “强微水产微量元素”200克/亩,搭配培藻效果好,若水质清澈的,还建议加深水色,以促进藻相的多样化,例如再泼洒腐植酸钠1-3公斤/亩,加深水色,促进底栖硅藻一起成长; 如果藻相单一化,则池塘的藻相,更容易受到天气的变化而死藻,所以,我们强调藻相的多样化,水色不浓不淡,太淡要加深水色,如腐植酸钠加深水色,太浓了,则要用大量的“发酵玉米液”如25公斤/亩+低耗氧芽孢杆菌如“强微生物脱硫剂”50-100克/亩处理一次,以菌相来抑制过浓的藻相,若PH值太高如8.6以上了,则“发酵玉米液”要用到50公斤/亩,同时用“强微生物蓝藻净”1包2亩或“乳酸菌扩培液”25公斤/亩(成本更低)进行处理;最终的终极目的是达到至少是肉眼可见的“菌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