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宜春强微生物科技论坛 http://bbs.hl99cn.com/
技术目的:
河道和景观湖多年沉积的黑臭有机污泥生态法分解挥发
重新形成良性生态环境(菌-藻-鱼-草共存的生态环境)
![]()  | 
1、方案总图如下:
.jpg)
其中生物修复就包括:用强微菌剂菌相+选择性促进优质藻相+滤食性鱼类;水生植物包括:适应当地种植的水葫芦、美人蕉、狐尾藻、挺水植物等。
2、景观湖和污染河道的水质情况分析和方案原理
⑴ 一般污染河道-景观湖水质指标如下:
检测项目 样品编号  | 化学需氧量 mg/L  | 总磷 mg/L  | 氨氮 mg/L  | 
某小河道  | 80  | 0.7  | 7.5  | 
某景观湖  | 50  | 0.4 | 3.0  | 
V类水质
指标名称 具体指标  | 化学需氧量 mg/L  | 总磷 mg/L  | 氨氮 mg/L  | PH  | 
 溶解氧 mg/L  | 
/  | 40  | 0.4  | 2.0  | 6-9  | 2  | 
指标名称 具体指标  | 化学需氧量 mg/L  | 总磷 mg/L  | 氨氮 mg/L  | PH  | 
 溶解氧mg/L  | 
/  | 30  | 0.3  | 1.5  | 6-9  | 3  | 
指标名称 具体指标  | 化学需氧量 mg/L  | 总磷 mg/L  | 氨氮 mg/L  | PH  | 溶解氧mg/L  | 
/  | 20  | 0.2  | 1.0  | 6-9  | 5  | 
![]() 美人蕉  | ![]() 旱伞草  | ![]() 香蒲  | 
![]() 黄菖蒲  | ![]() 狐尾藻  | ![]() 千屈菜  | 
⑶ 曝气或增氧设备系统
     尽可能采用射流式增氧机或叶轮式增氧机(但噪音大),可以不断搅动底泥,以利于微生物的分解吸收和利用,但当然,如果遇到领导参观,可以停止开射流式增氧机,让水质清澈几天即可。
     也可以用曝气设备系统,效率比较高,曝气增氧系统主要由供电系统、风机和曝气管道,曝气盘或纳米管组成;
     也可用喷泉式增氧设备,增氧效率不高,但有美化美观作用;
     增氧机或曝气机的主要目的为通过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水底的生物菌繁殖活跃起来,恢复水体的自身修复功能,让菌种自行消灭水底的有机物,减少污泥量,同时通过水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
     风机建议采用性能好,风量足,体积小的风机。曝气管道选择两种类型,一种为Φ16mm的镀锌圆管,一种为Φ10mm的橡胶制品软管,镀锌管为水底部分,软管为水上部分,软管的作用是负责连接风机和圆管,圆管则在其壁上打4mm的孔进行曝气。
     如果用射流式增氧机,建议至少每三亩配置一台4千瓦功率的,一般仅在死水的局部区域使用;或曝气盘或曝气管功率配置为1千瓦 /亩;
  | 
  | 
  | 
  | 
氧化塘用的叶轮式增氧机(噪音大)
(4)投放滤食性鱼类
     建议在水质略为好转的情况下,进行试鱼,鱼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每亩投放200~300条左右的鲢鱼、鳙鱼、鲫鱼、草鱼、鲤鱼等四大家鱼配合。
(5) 生物修复菌的作用:
     ① 利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持续不断地对底泥中的氮源进行脱氮处理;
     先是硝化作用把氨氮变成硝基氮,再是好氧或厌氧反硝化作用,把硝基氮,最终变成氮气,挥发到空气中去,从而实现把水体和底泥中的氮源彻底脱离生态系统的目的,除氮彻底可靠,但需要较长的时间,短时间内(特别是在高温期,又超大量使用产品的情况下)会因为强烈的反硝化脱氮气作用,氧化塘内水会翻腾并把底泥皮翻上来,但对水生鱼和植物无影响,经过一年的脱氮后,有机底泥可以减少一半以上,为今后稳定的水质打下良好基础。
      ② 利用乳酸菌技术进行除臭,和抑制水体中有害菌群,使用强微固态培养的乳酸粪肠球菌,可以显著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弧菌等有害细菌,继而达到除臭的效果,活化泼洒后,几天内可以实现无臭味产生。并形成良性水体微生态平衡。乳酸菌同时吸收同化污水中的氨氮,迅速降低氨氮的作用。
     ③ 应用解磷解钾菌(侧孢芽孢杆菌和地衣芽孢杆菌等)吸收分解有机磷,转化成有效磷,同化成菌体内生物磷,也减少磷对水体的污染,慢慢在优质菌相的选择性培藻作用下,转化成优质藻相,继而也培育浮游动物,放养滤食性鱼类,采食藻类和浮游动物和菌体,定期捕捞鱼类,最终实现磷的出路。鱼也可减少有机污泥的储量等等。
     ④ 浮游植物可直接吸收总氮,并可与菌相可以互动,浮游植物根系深入水体中,可以作为微生物菌的附着床,大大提高菌的生物效率,同时,因为微生物的附着,菌可以分解有机质COD直接为植物提供小分子营养,从而帮助植物吸收氮,磷等,协同提高了去除氮磷和COD的能力。
种植有美人蕉的人工湿地辅助生物修复 系统
⑸ 传统治理方法与现代治理方法的对比
     在正常情况下,传统的治理方式主要为不断的机械清淤换水,治理后的景观河道自净能力基本没有,其实是一种污染物转移的对抗式解决方法,工程量极大,劳民伤财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现代处理方法实际为一种选择性治理方式,通过选择性组合添加有益微生物(硝化细菌,和反硝细菌,乳酸菌,解磷解钾菌,功能性芽孢杆菌类),定向培育有益藻相,恢复和增强水环境的自我净化能力。让污染物实现就地解决,从传统“对抗性”的解决办法转变为“和谐利用”的方法上来,在施工时不影响治理区域的生产、生活、生态,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一种“三生共赢”的大好局面。
表3:具体对比情况见下表
传统方法  | 现代方法  | 
对抗治理,污染物转移;  | 和谐利用,原位修复;  | 
物理清淤 ,不断换水;  | 生物清淤(脱氮脱碳),不用换水;  | 
氮磷难降解到IV类水质;  | 氮磷可以快速降解到IV类水质;  | 
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水体恶臭;  | 快速消除恶臭,提高水体透明度;  | 
二次污染,挖掘出来的污泥无法处理;  | 无二次污染,水中有鱼、有草,生态平衡;  | 
综合成本极高,劳民伤财;  | 综合成本低,得到老百姓拥护;  | 
水域自净能力差,效果不能持续。  | 水域自净能力强,效果可以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