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钟老师,一个问题一直无法理解在此请教。对虾土塘后期投喂大量饲料查询资料得知最终转化为虾体的蛋白只占30%,也就是说70%未被利用,如果靠藻类和菌来分解数量巨大,菌藻一部分同化这些氮源自身繁殖,一部分分解和代谢为别的物质。除去反硝化作用变为氮气挥发,其余还会留在池塘里。菌藻死亡后再分解再利用的循环只会造成藻类和菌类数量更多更庞大。请问培养池塘高菌相是如何保持养殖后期水质清爽的。最终这些氮源的去向是哪里?
您好,具体看下面这个氮循环图;
;
当然,光是看图还不是完全明白,我只能跟您这么说,我们在福建漳州一带,用强微方案的,最高记录是一塘水,养了6造虾,底部还是干净的;
靠的主要是“强微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即缺氧反硝化脱氮,变成氮气挥发掉了;
底部很干净,控制得好的,用到极致的,底部甚至和新塘差不多,不会有过多的氮积累的;
从您的提问来看,您应该懂得这么道理,即反硝化可以把氮彻底挥发掉,我想,您的问题只是怀疑,能不能脱得这么彻底,我的回答是,只要严格操作,答案是:能
具体强微的用菌方案看官网上的内容和链接吧,肯定能做到干干净净的底部的,但要做到极致,确实要深刻去体会我们的用菌理念才行,要用碳源配合,做到极致,用菌量可能会比方案中的要多一些,但绝对是可以承受的成本范围内;
对了,最后补充一下,我们在氮循环上做得最好的还是土塘,以缺氧反硝化为氮循环的主力军,下面是2016年拍摄的一塘水连养3造虾的案例,实际上现在有养到6造虾的记录了;
谢谢钟总解答,感觉强微从产品到技术都很扎实。大小问题都能给予帮助解答。为养殖户纾困解难。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