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知识看这里:http://www.qw99cn.com/Technicalservice.asp?borderid=13
1、钟老师好,这些年广东正在逐渐兴起抑藻养虾的模式,就是全程不施肥,通过各种方式比如消毒、微生物制剂、排换水等各种方式来抑制藻类、控制透明度和水色,透明度控制在20-35cm之间。不知道这种模式如何和强微微生物搭配?(是高位池),还有就是这种抑藻养虾模式如果搭配高菌相养殖,由于藻类的增氧能力受到削弱,每亩搭配的增氧机功率在多少为好呢?增氧的形式以哪种为好呢?(底增氧or水车?)谢谢。
您好,控制藻类的数量生物量,确实是一种发展的方向,究其原因在于现代的鱼虾养殖中,藻类越来越难于控制,最终形成了危害大于好处的局面,但其实藻类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藻类的好处在于(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既为水体提供充足的溶解氧,节省增氧机的电费,增氧的效果又显著而有效,且安全(增氧颗粒有残留,机械增氧可能伤及鱼虾,当然机械增氧还有顺带推动水体流动的好处,促进物质交换)
2.又为鱼虾提供了天然的优质饵料(前提是必须培育的是优质藻类),为浮游动物如轮虫等提供了食物来源;
3.还能吸收水中的硝酸盐和氨氮,减少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浓度;不仅如此,还可以吸收吸附重金属和有害毒素物质。
4.还能对底栖动物起到遮阳保荫的作用;
既然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慢慢却偏向于高菌相养殖呢,这是因为现代水产养殖追求的是高产量,所以,伴随着高投饵量,高密度养殖,包括大量鱼虾排泄的粪便,水体越来越脏,越来越富营养化,单是每年暴发的蓝藻就应对不了了,还有浓绿藻的危害,藻类越来越浓,PH越来越高(PH高又促进蓝藻生成,同时高PH下弧菌的危害更大),藻类死亡后产生的毒素越来越浓厚,并难以控制和难以解毒,并伴随着对虾白便的发生,弧菌的泛滥;所以,现代水产养殖,藻类是非常难以控制的,危害已经远大于好处了;
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偏向于高菌相养殖模式的原因了;
抑制藻类的方法很多,无藻养殖的方式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通过高菌相来养殖,高菌相肯定会天然地抑制藻类的繁殖,两者在某些营养元素上是有强烈的竞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其中又有芽孢杆菌类为甚,乳酸菌高菌相次之,但芽孢杆菌用多了易耗氧,所以,乳酸菌高菌相更多采用;
2.遮阳模式:比如有室内工厂化养殖模式,或室外搭棚的如东小棚养殖模式(但仍不能完全遮阳),搭建遮阳网的模式(这是一种适当控制藻类,但又控制藻类适当的生物量的模式,但其实是比较难以把控藻类的生物量,但比之完全不遮阳要好得多了),还有就是投泼洒遮阳产品,如腐殖酸钠,如拜耳的优彩乐等染色天然产品(最终可被分解,排除环境污染的可能);
3.其他:大量换水的操作方法等;但是消毒杀藻的模式是我不提倡的;
对于高位池来讲,在控制藻类数量的条件下,每亩配增氧机功率建议在1.5-2.5千瓦左右,有底增氧更好;
还有就是减少耗氧因子,即要求及时排污,每天把粪污排尽,是减少耗氧因子的常规操作方法;
以上两点是保证水体溶解氧的方法,关于抑制藻类的方法,也尽量采用柔和的方式方法;如
1.采用低耗氧的芽孢杆菌类,例如在强微的用菌方案(见后面的链接)的基础上,建议定期,如从养殖20天开始就定期使用强微生物脱硫剂50-80克/亩用量,每3-7天就用一次,这是比较经济的用量用法,前中期每7天一次,后期3天一次;只是在藻类特别浓,或有控制不了的情况下,就用一次强微生物蓝藻净一包2亩或一包一亩的用量;来控制;
高位池用强微菌剂的方案看这里:http://www.qw99cn.com/show.asp?newsid=6204
2.采用遮阳产品,常规如腐殖酸钠,要购买到优质的不掺假的腐殖酸钠,如果没有优质腐殖酸钠就不如不用,而用专业的如优彩乐等产品;
3.注意一定要定期使用发酵碳肥,即“发酵米糠液肥”或“发酵麦麸液肥”或“发酵玉米液”等,这是为了维持高菌相而必须的,我们泼洒强微的乳酸菌产品,泼洒下去之后,如果不维护,则也是没有用的,这些高菌相的菌类,需要营养来维持,就如同你购买了一辆奔驰车,却不给它加油,不保养,最终也是白搭,所以,高位池来讲,最好是3-5天要泼洒一次以上的发酵碳肥,其中“发酵米糠液肥”是既培菌又培藻的发酵碳肥(毕竟米糠中还是有12%的蛋白的和丰富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但当然是偏向于培菌,如果藻类浓厚的情况就泼洒“发酵玉米液”更好,因为“发酵玉米液”是只培菌不培藻的;具体制作发酵方法见这个链接:http://www.qw99cn.com/show.asp?newsid=5523;文章中介绍用强微豆粕发酵剂搭配强微生物蓝藻净来发酵更好;更利于控制藻类,因为强微生物蓝藻净中有抑制藻类的解藻菌株;
最后,即使是高位池,确实是有底部增氧措施更好,特别是为了配合高菌相来养殖的话,更是如此,我们要泼洒“发酵米糠液肥”,其中米糠中未分解的米糠碎屑,可以成为微生物的附着点和附着物,因为微生物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附着在某物质上生长繁殖,形成生物絮团(污水处理中叫菌胶团),污水处理工程中甚至特意在处理池中布满了生物填料(一种在塑料绳上挂满塑料丝的东西)以便让微生物附着,所以,如果水太清,则不利于高菌相养殖模式,专业的高菌相养殖,就是水体有点浑浊的,这可能是必须的,例如如东小棚中的浑浊黄泥水,就是一种特别有利于高菌相养殖的水体,黄泥和碎屑都是微生物的附着点,而高位池中,经常泼洒“发酵米糠液肥”的,米糠碎屑可以成为微生物附着点,如果有底增氧,就正好让它们悬浮在水体中,我说过,米糠碎屑如果能悬浮于水体中,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宝贝,是个宝,如果沉淀下来就不好(土塘反而可能会污染底质,一般情况下不会,因为会被虾吃掉,是良好的优质饵料),高位池通过泼洒“发酵米糠液肥”,可以形成适当的生物絮团,这是非常有利的;
微生物是自然界的分解者,而这个分解者需要较高的碳氮比,我们养虾池水中的常规碳氮比只在10左右,而微生物需要的碳氮比在25以上,所以,需要补充发酵碳肥(糖是速效碳源,泼洒下去后几小时就用完了),发酵碳肥是缓释碳源,是可以利用几天的,所以,养成经常用“发酵米糠液肥”的习惯是高菌相(兵马)的前提即粮草;
水体中维持高的碳氮比,基本上连同氨氮和亚硝酸盐,都顺带解决了,维持高碳氮比,水体中基本上亚盐和氨氮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养殖也会很顺利;
最后,现代水产养殖高密度养殖,以高菌相为主流,少藻模式为主流,增氧措施要多样化,至于一些氮肥类的东西,如氨基酸肥,或“发酵饼粕液肥”都是氮肥,最好只是放苗后用一两次就可以了,中后期就不要用了,中后期反而要用发酵碳肥来维持碳氮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