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hl99cn
-- 发布时间:2021/6/17 9:07:30
--
⑸ 淡化标粗方法 ① 4月30号就开始喂料: 放苗后第二天就开始喂了,若状态不好时(如不沉底时),可以缓解一天再喂,一般是喂虾片虾奶粉,P5虾苗喂量5克/万尾/天(我认为这个喂量是传统资料,过于保守了),但第一次喂时,可2倍喂量,以做水色,喂料时用80目以上的娟网搓洗过滤后喂养,1天分成4~6次以上投料(餐数越多越好); 我们是50平方米池子,放P5虾苗量60万尾/池(共两个池子),实际上我们在30号(放苗第二天)就用了575克虾片/池,相当于9.58克/万尾的喂量(是前面说的5克/万尾的2倍用量了),分四餐洒下去; 同时这575克虾片拌料用“强微乳酸丁酸拌料宝”3克+“强微水产苷”3克+水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量+胆汁酸适量(其他公司产品按说明书用) 之后我们也没有减少喂料量,因为发现虾苗能吃完,肠道刚好饱满,以后实际上每天都有加料,到5月3号(放苗第4天)就达到了1000克饲料/池/天了(拌料用产品也相应加量了),从此之后,每天都增加10%的喂料量;具体上图吧,如下图: 由于虾苗过来是喂的是纯虾片,肝脏肠胃不黑,而看不太清,我们加喂了一餐黑虾片,这样观察肝脏和肠胃就非常清晰了,可以发现肝脏优良,肠道黑色饱满,一切都是正常的; 在虾苗正常的情况下,以后每天增加10%的喂料量; 如此喂7天左右后,慢慢掺入0号料喂虾,从而实现饵料的过渡; ② 淡化操作: 让虾苗适应1天后,每天从外面的消毒后的蓄水池中抽进纯淡水,进行淡化,因为我们打算后期要标粗的,所以,加淡水速度非常慢,到5月12号,才加满池子,此时,水的盐度从15‰降到了6.79‰; 之后,我们也没有特意加入淡水,因为从5月12号开始,开启了循环水系统,开始了微滤机+生化池+回流到淡化标粗池,其中微滤机用旁边机打的井水作为反冲洗水,在微滤机进行反冲洗的时候,井水会顺着过滤圆桶有一小部分会顺流下来(这部分水没有冲刷到排污槽中),最终流入到养殖池中,一天能有400公斤左右这部分井水漏流到养殖池,所以,养殖池也是在慢慢冲淡的; 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有注意到这部分漏流到养殖池的井水,因为基地的井水是含有重金属超标的水;虽然每天的量并不大,但仍然给后续标粗带来了较大的麻烦; ③ 水质指标的管控操作 加菌加碳操作:从4月30号开始,每天分成两次,早上8点一次,晚上8点一次,每次用“强微全家福Ⅰ型(工厂化)”4克/平方米/天 + 白糖4克/平方米/天;随着养殖的进行,慢慢都加大用量; 池子是50平方米的,这样每一天一共用“强微全家福Ⅰ型(工厂化)”200克 + 白糖200克,即相当于早晚各一次,每次用“强微全家福Ⅰ型(工厂化)”100克 + 白糖100克;用水浸泡开后,马上均匀泼洒下去即可,很简单,很傻瓜式的操作; 从4月30号~5月7号,这7天,水体中的氨氮亚盐均为0,PH也在8.0左右,比较稳定; 期间随着水量的增加和标粗的进行,慢慢加大了“强微全家福Ⅰ型(工厂化)”和白糖的用量,具体看记录表格数据; 5月7号即淡化标粗第8天,开始出现氨氮0.3,加大碳源用量解决;一直到5月12号,都有出现氨氮0.4~0.6,亚盐为0,水体非常浑浊,絮团非常多,虾苗生长缓慢,此时意识到要开始循环水了,如前所述,5月12号(即第13天),开始启动循环水; 5月12号启动循环水,其实启动得太晚,这几天我出差,工人不太敢启动(担心虾苗太小,会通过底排污口被循环水带出去),其实应该在5月8号(第9天)就应该启动循环水,去除过多的絮团了,启动循环水后,其实带出来的虾苗并不多,很少的,也是必要的损失; 自从5月12号启动循环水系统后,氨氮马上可控了,重新变成0,同时虾苗生长加束,获得的经验就是,絮团越多,水体越是浑浊,虾苗生长就越慢,非常非常慢,除去多余的絮团,是加速虾苗生长速度的主因; 这样一直维持到5月24号进行分苗到外塘,期间菌和碳源也在不断增加,最终加到“强微全家福Ⅰ型(工厂化)”12克/立方米/天 + 白糖20克/立方米/天结束; 一旦出现氨氮严重超标的情况下,一般可用30克/立方米的白糖下去,一般均可一次性解决到0,至于菌不必另外加,因为平常添加的“强微全家福Ⅰ型(工厂化)”中的菌就足够了,即水体中本身的菌足够了; 5月3号标苗第四天(池水还没有加满淡水) <iframe frameborder="0" height="498" scrolling="no" src="https://player.youku.com/embed/XNTE2OTk2OTIyMA==" width="350"></iframe> | 5月12号标苗第13天开启循环水 <iframe frameborder="0" height="498" scrolling="no" src="https://player.youku.com/embed/XNTE2OTk2OTUyOA==" width="350"></iframe> |
④ 标粗结束时的指标 最终5月24号标粗结束时(一共淡化和标粗25天): 盐度3‰,PH8.0,氨氮亚盐均为0; 虾苗体长平均1.8厘米,或6000条/斤规格,成活率是52%; 这个成活率和体长,对于标粗25天的时间来说,是很不理想的,我们本来预计是80%以上的成活率的; ⑤ 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含有重金属的井水,作为微滤机反冲洗水,每天顺微滤机过滤圆桶漏入养殖池400公斤左右,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后来虽然换了管道,改成用外面蓄水池水作为反冲洗水,但为时也晚了; 第二:对于标粗25天来说,1.2万尾/平方米的密度确实太高了一些,高密度的胁迫造成生长速度太慢,以后要减少到7000尾/平方米以下的密度再试验; 第三:开启循环水系统(微滤机+生化池)太晚,感觉在第9天左右就可以开始循环水系统,而不是等到第13天(即5月12号),虽然会有极少量的小虾苗损失,但虾苗有逆水游的习惯,随着循环水排出的虾苗也是病弱苗,且数量极少的; 第四:水体浑浊和絮团过多,严重影响虾苗生长速度,并造成氨氮压力,这个以后要注意尽快启动循环水系统来处理; 第五:感觉只要镁800,钙250,矿物质能保证,这是虾苗生存前提条件,保证了镁钙,一般成功率都是非常高的; 第六:水温过低,大多情况下在26.5℃左右徘徊,虾苗生长速度受限,应该尽量提升水温到28℃,则成活和生长都可提升;电锅炉要开启,这次没有开锅炉是失误; ⑹ 分苗操作 先打标,即随机用抄网捞一些虾上来,大概20克左右吧,沥干水,称重一下,然后放脸盆中,放点水,慢慢点数,用这个数,除于20克,再乘以500克,就可得到1斤虾苗有多少条了,我们的情况是6000条/斤的规格,大概1.8厘米体长; 然后养殖池排水排到30厘米以内,用抄网慢慢捞虾,同时也再继续慢慢排水,捞到了虾苗先放在一个用娟网做成的圆形筒中,捞到一定数量后,沥干水,放在事先去皮称重的塑料桶中,再称重一下,记录净重; 我们外塘一口池塘是1.5亩,每口池塘准备放虾苗6万尾的,还有10万尾的; 准备放6万尾的,就称取10斤(6000尾/斤规模,正好6万尾) 准备放10万尾的,就称取16.66斤,正好10万尾; 一般一个塑料小桶一次性装3~5斤沥干水的虾苗,称完后,适当放点水,马上提到池塘去倒苗入池; 具体看视频吧; 分虾苗第一步:先打标称重再抄网捞虾 <iframe frameborder="0" height="498" scrolling="no" src="https://player.youku.com/embed/XNTE2OTk3OTE1Mg==" width="360"></iframe> | 分虾苗第二步:倾倒到外塘池塘中 <iframe frameborder="0" height="498" scrolling="no" src="https://player.youku.com/embed/XNTE2OTk3ODY0OA==" width="360"></iframe> |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后续:外塘放苗前如何加矿物质加盐和做水等;以及更后续的外塘放苗后的养殖全过程 今年强微基地外塘养虾的看点是: 1、超低PH养虾试验(重点),从1.8厘米的虾苗分苗到外塘,目前22天,体长已达平均5厘米,且活力非常好,超低PH的藻相可能不太好看,但虾活力好,长速快,特别是镁含量高,目前整个养殖场的PH范围在73-7.8之间,我们放的硫酸镁和白云石粉(其中也有镁),检测到镁含量100ppm左右,而PH在8.5以上检测时只能测到50ppm左右,PH在8.3左右检测时只测到80ppm左右; 维持越低PH的方法是用超低蛋白含量的,玉米淀粉来发酵,作为碳源,每天放300-500克/亩,PH越来越低,太低时,可停几天碳源;这一批发酵玉米淀粉是年前生产的,用完后,再用强微生产的“活力优水泰”作为碳源; 2、混养了2条青鱼(平均1两/条),混养草鱼半斤的3条,还打算放鲢鱼10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1/6/17 9:08:0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