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hl99cn
-- 发布时间:2019/9/3 9:37:28
--
下面简单介绍三位一体的操作方法: 一、第一部曲:养好淤泥: 底泥几乎是影响水质的一切之源,底好淤泥好,就基本上什么都好;有的人抓住这一信念,重点投资淤泥的处理,也能获得极好水质和高产大虾; 如前所述淤泥处理四原则,有四个操作:①清除淤泥“有害物质”;②抑制淤泥“有害细菌”;③提高淤泥“氧化还原电位”;④放苗前在淤泥中储备总碱度; 1、清除淤泥“有害物质”(搅动淤泥促进物质交换) 淤泥“有害物质”指淤泥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硝酸盐等,定期使用“降亚清淤改底颗粒”处理即可,若搭配“脱硫化氢复合菌”使用,效果更好; 搭配的原理:“降亚清淤改底颗粒”中含有反硝化细菌,在淤泥以下1厘米,通过缺氧反硝化作用把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转化成氮气,冲击底泥,从而轻微的搅动淤泥,和抄起淤泥,使水体略变浑浊的;接着用“脱硫化氢复合菌”,可顺势把抄起的淤泥中的硫化氢氧化成无毒的硫酸盐,同时它也吸收同化亚硝酸盐; 两个产品搭配使用,可以相对彻底地把淤泥中的“有害物质”清除掉; 而搅拌底部淤泥的作用,同时也是生物改底的前提条件,没有淤泥的流动,就没有活跃的物质交换,而没有充分的物质交换,就不存在改底之说; 淤泥的搅拌作用,也可以通过纳米底氧冲击,射流式增氧机,扫地机器人,以及中后期对虾的摄食活动来达到效果(例如福建冬棚或如东小棚到了40天后开始出现浑浊水,即主要为底曝氧和对虾活动造成)。 2、抑制淤泥“有害病菌”(定期植入强势有益厌氧菌-丁酸梭菌) 定期使用“清弧改泥微丸”抑制淤泥中的“有害病菌”和“腐败细菌”;“清弧改泥微丸”是一种四层包衣的缓释微囊产品,是高科技生产工艺的结晶,沉入淤泥中后,会在7天左右缓慢释放出里面的活菌,菌株组成是:屎肠球菌+丁酸梭菌+地衣芽孢杆菌,都是在淤泥1公分以下缺氧环境中有繁殖优势的菌株,可强势改善淤泥微生态环境; 淤泥中病菌减少,自然肠炎白便和拖便就减少了,所以也常用于肠炎白便高发期;而腐败细菌减少了,从而也就减少了氨氮发生的源头,氨氮少了,自然亚硝酸盐也就少了; 3、定期提升淤泥“氧化还原电位” 淤泥的缺氧环境,促进了腐败细菌和有害细菌滋生,也促进了氨氮-亚盐-硫化氢的产生,定期提高淤泥氧化还原电位是非常有益的,如果池塘有集污排污操作,可以免去这一步,否则就建议每隔5~7天用一次氧化改底产品或增氧颗粒型产品;象过硫-高铁酸钾-溴氯海因片剂-过碳酸钠-过氧化钙等,对强微菌剂的影响甚微,可以隔开一天使用即可; 4、放苗前在淤泥中储备总碱度 在干塘后消毒之后,可以在淤泥中撒入100~150公斤的轻质碳酸钙或白云石粉,撒于池塘四周,尤其是淡水养虾土塘,这一步是很关键的一环; 800目以上的贝壳粉效果最好,贝壳粉也可以将来直接撒于水体中进行补充总碱度; 池塘底部淤泥环境,是池塘生态和物质循环最重要一环,务必首先把淤泥养好,保障物质循环的顺畅,底好一切就好; 初学者,甚至只养泥养底就可获得极高养成率。 二、第二部曲:养好水体 如前所述的水体处理五原则:就是以下五个操作:“①做高乳酸菌相+②维护高乳酸菌相+③维护菌藻平衡+④预防亚盐和硫化氢+⑤平衡水体营养元素” 1、纯净地定期做高水体乳酸菌相 高菌相起到“保苗-救急-防弧-分解残骸-降氨降亚”等作用 ⑴ 技术原理: 所谓纯净,即为纯补菌,而不带入太多杂质,这就要求产品的乳酸菌活菌含量要高,补菌一次的亩用量至少要达到5.0~7.5万亿/亩; 一直保持高的乳酸菌相,可保障养殖从头到尾不受弧菌等有害病菌的侵害,高乳酸菌相往往也和优质藻相如硅藻有协同共生的作用,并强力分解有机碎屑-清爽水质,吸收同化总氮而-保持低氨氮亚盐水平; ⑵ 纯净地定期做高乳酸菌相的操作: 一般在放苗前用一次“保苗救急乳酸菌相”1包2亩,再培藻放苗; 放苗以后,则必须每7~10天补菌一次,补菌有两种方法供选择: ①“降氨靓水乳酸菌相”1包2~4亩,用水简单的泡开,泼洒到水车后就可以; ②“乳酸菌扩培液”25~50公斤/亩不等,养殖中后期、或PH偏高时、或检测有弧菌时取大值,或根据水体水质情况而定,水质不理想的要多用; 2、维持水体高乳酸菌相(操作上维持水体高碳氮比) ⑴ 技术原理: 做高菌相后,还得维护保养才对,不然高菌相过两天就变成低菌相了,再就慢慢消失了;就如同您买了一辆奔驰,需要加油保养才能跑得又快又远是一样的道理,当然,奔驰车要跑就跑高速路(高产池塘),若是跑乡道就不开奔驰了; 菌相需要的营养是有机碳源(藻相需要的碳源则是二氧化碳CO2,菌藻在碳源上没有竞争),“发酵碳肥”就是有机缓释碳源,就是用来维护这种高菌相,并获得高产量(高产养菌),所以必须天天泼洒“发酵碳肥”,速效碳源(糖类)则可以做为紧急辅助; “发酵碳肥”有两种:高产池塘一般用“发酵玉米液”,低产池塘则可用“发酵麦麸或米糠液肥”; ⑵ 维持水体高总菌相的操作: ① 一般是天天泼洒“发酵碳肥”1~5公斤/亩,例如土塘、高位池,膜池棚池等; ② 工厂化养虾则要用速效碳源(糖)为主,用量2~15克/立方米/天(前期少后期多),采用24小时滴加的方式添加,少量配合“发酵碳肥”如5毫升/立方米/天即可; ③ 淤泥厚的土塘:每2~3天用一次“发酵碳肥”,一次用3~5公斤/亩,因为厚实的淤泥中有储备碳源,会慢慢释放到水体中来(定期用了“降亚清淤颗粒”-“反硝化细菌”-“全池生态调理菌”,都会因反硝化产氮气作用,促进淤泥与水体的物质交换,使淤泥中的碳源慢慢进入到水体中来); 3、维护菌藻平衡(偏向于菌相) ⑴ 技术原理: 菌相和藻相需要的营养如下表:在碳源需求上没有竞争关系,在氮源需求上虽然相同,但水中氮源多得是,也没有竞争关系,唯一的竞争关系是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 | 碳营养 | 氮营养 | 微量元素 | 常量元素 | 菌相 | “缓释发酵碳肥”、“速效碳源糖类”等有机碳源 | 粪便残饵,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 | 铁-铜-锰-锌-硒-碘-钴等 | 钙-镁-磷-钾-钠等 | 藻相 | 二氧化碳,碳酸根等 | 氨基酸,氮氮,硝酸盐等 |
维护菌藻平衡的原理:正常情况下,天天用“发酵碳肥”(池塘)或“速效碳源”(工厂化),来维护菌相,只有在菌相过旺,使藻相清瘦时,才开始考虑培藻操作;最终达到“菌藻平衡”的目的; 藻类对氮源的需求,更喜爱氨基酸,优质的单体氨基酸可以透过藻类细胞膜,而被直接吸收,从而培藻效率高,“强微培藻酵素”是用大豆和牛肉蛋白胨为主,经发酵分解,和真空浓缩生产而成,培藻迅速,藻色嫩爽,所以常用它和有菌藻竞争关系的“强微复合微量元素”搭配来培藻; 特别指出的是:养殖户如果能自己扩培藻种,则可事半功倍,特别是一些很难培藻的情况下,可以从别人的塘口,取一些藻相藻色优势的塘水过来(先保证没有弧菌和病毒,是正常的池塘),取100公斤,加“强微光合细菌培养基”500克,装入5公升塑料壶中,在适当的阳光下扩培天然藻种即可(阳光太强的,还要用遮阳网适当降低光照); ⑵ 维护“菌藻平衡”的操作方法: ① 如果水体清瘦,则泼“强微培藻酵素”1公斤/亩+“强微复合微量元素”200克/亩+藻种500~1000毫升,培藻肥水; ② 若藻相变浓厚了一些:用“发酵玉米液”25公斤/亩+“脱硫化氢复合菌”100克/亩,若处理1次不行,再处理第2次; ③ 若藻相特别浓厚,甚至出现蓝藻和极高的PH(伴随阳光强烈),则泼洒 “发酵玉米液”50公斤/亩(降PH和碳源)+腐殖酸钠1~3公斤/亩(遮阳)+“浓绿蓝裸甲藻清”1包2亩; ④ 出现富营养化、污浊泡沫等,用“强微污沫浊消爽”200克/亩处理1~3次; ⑤ 若水再变清太瘦了:再回到第①步操作,周而复始; 4、预防亚硝酸盐和硫化氢 ⑴ 技术原理: 利用“硝氨双脱复合菌”产品中强势的2株咸水好氧反硝化细菌-1株淡水好氧反硝化细菌-1株厌氧反硝化细菌,以及配合的低耗氧芽孢杆菌类,定期来预防顽固性亚硝酸盐; 利用“脱硫化氢复合菌”中的硫化氢氧化细菌,及配合的低耗氧芽孢杆菌,定期使用,预防中后期的硫化氢超标; 必须指出的是: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问题,如果严格按强微的“4+私人定制方案”进行用菌和预防操作,是极少超标的,如果按规定用菌,也有严重超标情况的,养殖户务必要检查自己的“养殖模式-目标产量-设备设施”是否匹配,强微的“4+私人定制方案”中有产量和设施设备的配置标准,千万不可在硬件配置上“小牛拉大车”,不然的话,出现超标也不奇怪哦,虽然有强微产品保驾护航,但配置上也不能太过于LOW哦; ⑵ 预防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操作 全程定期使用“硝氨双脱复合菌”150~250克/亩,或“脱硫化氢复合菌”50~100克/亩两个产品,来分别进行预防,一般前期从第7天就开始使用,每隔3~7天使用1次,具体详细的用法,在“4+私人定制成套会员资料”中会有详细介绍; 5、平衡水体营养元素 ⑴ 技术原理: 特别是纯淡水养虾中,特别容易缺乏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淡水养虾中还需要在中后期定期补充储备总碱度;而在海水或半海水养殖中一般不会缺乏(但高产养虾的仍然需要定期补充); ⑵ 平衡水体营养元素的操作 ① 在放苗前储备总碱度:在淤泥中植入碳酸钙或白云石粉75~150公斤/亩(淡水取大值)贝壳粉最好;纯淡水最好放苗前最好还要在水体中泼洒一定的海盐+海水晶,并补充或在养殖过程中补充氯化镁+氯化钾+氯化钙补钙+磷酸二氢钙等常量元素; ② 放苗后从20天开始,定期每周补充“强微复合微量元素”+“氯化镁+氯化钾少量+氯化钙或磷酸二氢钙等常量元素”;在钙多镁少的内地淡水水体中,补镁可以用硫酸镁,补镁的同时,可降低钙含量;而在缺钙的水体,可以改用氯化钙来补充离子钙; ③ 总碱度不足的池塘,后期仍要定期如每周泼洒轻质碳酸钙5~15公斤/亩; 三、第三部曲:养好肠道(内服乳酸菌+丁酸梭菌): 1、技术原理 对虾肠道处理好了,可显著减少水体弧菌的干扰,减少氨氮继而减少亚盐的滋生,每亩水面有几百几千斤饲料通过肠道,可见处理好肠道是一件不可忽视的大事; 水体的弧菌或许好处理,但对虾体内弧菌却是大难题,坚持生态处理,收获好效益; 2、养肠操作方法 ⑴ 长期内服拌料,按规定用量用“乳酸丁酸拌料宝” + “强微水产苷”,其中“乳酸丁酸拌料宝”在对虾发生白便肠炎时,要加5倍用量连续添加5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工厂化养虾这样干净的池子中,氨氮和亚盐的主要发生源在肠道,肠道调理好了,氨氮自然就少了,从而亚硝酸盐也自然就少了(亚盐由氨氮转化而来),工厂化养虾中,在添加上述两个产品时,可以用饲料量20%左右的水溶开产品,洒到饲料表面,等1小时以上,让活菌充分的渗透到饲料里面去,这样即使在曝气池中翻滚,也不至于溶散到水体,以保证最大限度地被对虾摄食到; ⑵ 或采用“强微水产饲料发酵剂”来发酵对虾饲料,控制发酵时间12~24小时,可以100%饲喂发酵料; 这个产品可以显著缩短对虾脱壳后,再硬壳的时间,从而避免期间被其他对虾攻击,或发生感染的概率; 四、“强微三位一体理念”和“弧菌-劣质藻相”的关系 综观强微调水理念,坚持三位一体调水理念的结果是: ⑴ PH下行趋势,与现代水产普遍的PH不断上升,起牵制作用,最终达到平衡关系; ⑵ 碳氮比上行趋势,与现代水产碳氮比不断下行,起牵制作用,最终达到平衡关系; ⑶ 池底淤泥疏松化和不断削薄,与现代高产水产不断板结化和厚重化,起牵制作用; ⑷ 高菌相趋势,藻相趋于弱化,与现代水产中后期浓绿藻泛滥,起牵制作用,最终达到“菌藻平衡”关系; ⑸ 池塘部体氧化还原电位提高,水体生命力增强(溶氧水平是水体生命力); ⑹ 池塘生态抵御环境突变的能力加强,例如抗“暴雨台风-春夏-白露”环境变化的能力显著加强,对突发性水质恶化问题抗力加强; ⑺ 强微三位一体所促成的以上水体生态环境,正好与弧菌和劣质藻相喜欢的环境相反;我们所担心的弧菌、蓝藻和浓绿藻裸甲藻等,它们喜欢的环境恰好相反,是:“高PH+高总碱+高温+厌氧环境+有机残骸多+高氮环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20/7/15 14:26:22编辑过]
|